中國大陸海關總署近日以「註冊訊息不完整」為由,暫停多項台灣食品進口,比率高達七成五。食藥署等單位今早緊急舉行記者會說明,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和食藥署長署長吳秀梅大唱雙簧,兩人說了一大堆,根本無助事實釐清,吳秀梅既要中方延長註冊期限,又要嗆陸「台灣就是台灣」,真不知靠這般公務員來交涉,能有什麼好結果。
台灣多項產品遭中國大陸突襲式暫停進口,包括水產品、台灣啤酒、金門高粱、噶瑪蘭威士忌、黑松沙士等產品。食藥署去年10月起協助台灣業者提交3232件產品資料,僅792件完成註冊,31件自行註銷,2409件不合格,其中被禁止輸銷最大宗為887件水產品。食藥署等單位今早緊急舉行記者會說明,衛福部次長王必勝也出面說明,只是兩人說了半天,根本不知所云。
王必勝在記者會中自我推演了半天,指食品進口中國大陸的註冊方式並非台灣能夠決定,包括哪些品項自行註冊?哪些需推薦註冊?中國食品暫停台灣食品進口,雖有提供審查不符的原因,但確切詢問哪些文字不符合要求,都未獲得回應;至於產地的問題,王必勝說未通過註冊的業者中也有產地填寫「中國台灣」,因此這都只是推測而已。
王必勝說了半天,有如自問自答,沒有提供進一步有用的資訊,註冊的規則由中方來決定,產地填寫「中國台灣」、「台灣」好像也不是關鍵因素,這些說詞模稜兩可,看來事情發多日,食藥署等相關單位根本沒有更多的掌握,沒有訊息可以提供給農漁民及業者參考,這場緊急的記者會,一點也不緊急,聽完之後,國人心中的謎團反而更多。唯一可以確定的是,食藥署等相關單位確實被陸方「 突襲」,以至於到今天仍是狀況外。
最離譜的還是食藥署長吳秀梅,事發好幾天,搞不清楚中國大陸的註冊程序也就算了,卻只會抱怨為何台灣的期限比其他國家提早了一年,有業者表示部分未通過中國註冊登錄的文件中,是因為產地標示不清因素,業者推測是因為產地標示「台灣」而非「中國台灣」所致,吳秀梅膝蓋式反應,直說台灣就是台灣,不是中國台灣,嗆陸意味十足。
只是,吳秀梅在這種場合嗆陸,恐怕是找錯了舞台,正如同黑心快篩事件爆發時,吳秀梅一口撇清食藥署的責任,口快直說「廠商送來的資料不正確,給錯誤的東西,不是應該要譴責違法廠商嗎?」一樣,吳秀梅演錯了角色,還講錯了的台詞,嗆陸或許爽快一時,但農漁民及產業的飯碗若被吳大署長嗆翻了,又能找誰討公道?